九点公开验证
首页 >> 县情概览 >> 正文

县区简介

日期:2024年05月17日   作者:   来源:    点击:[]

九点公开验证

武定县位于云南省中北部、楚雄彝族自治州东部,东邻禄劝县,南与禄丰市、富民县毗邻,西与元谋县接壤,北与四川会理市隔金沙江相望。全县辖11个乡镇136个村(社区)1575个村(居)民小组,2023年全县户籍人口28.06万人,常住人口23.17万人,彝、傈僳、苗、傣、回等24个少数民族人口占57.11%。县域国土面积3322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97%,最高海拔2956米,最低海拔862米。武定是唐宋时期雄冠西南三十七部之首的罗婺故郡,是元明时期威振一方的彝族凤氏土司发祥地,是红军长征向北挺进的途经地,是革命老区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也是楚雄州“一极三区”建设的重要支撑区。202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0.92亿元,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2.5%;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分别为4.39亿元、24.0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51亿元;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6700元、15630元,分别增长3.3%、8.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下降0.6%;万元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控制在州下达指标之内。

历史沿革悠久。武定在战国及秦时,属滇国地。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属益州郡,蜀汉为建宁郡。隋朝为南宁州总管府昆州辖地。唐初属南宁州总督府地;唐贞观六年属戎州都督府;唐南诏时,为三十七部之罗婺部。宋代大理国时,仍为罗婺部隶威楚府。元宪宗七年(1257年)立罗婺万户府;公元1271年罗婺部辖区扩大到贵州西部的普安地区,改称北路,设北路总管府;1275年改设武定路。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武定路为武定军民府。清初仍为武定军民府,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裁军民府为武定府;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裁和曲州,降武定府为直隶州,领元谋、禄劝2县。民国二年(1913年)改设武定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50年设置武定专区;1953年武定专区与楚雄专区合并,改属楚雄专区;1958年楚雄专区改设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隶属楚雄彝族自治州至今。

区位优势突出。武定素有“省会之藩篱,滇西之右臂”之称,是出滇入川的重要通道。县城东距昆明西北收费站仅40公里,北距四川省攀枝花市214公里,国道108横贯4个乡镇,京昆高速公路、武易高速公路、武倘寻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属滇中城市群、昆明半小时经济圈、攀枝花两小时经济区,是昆大丽攀黄金旅游环线和昆楚攀旅游金三角的旅游经济叠加区域,是滇中城市群重要的交通枢纽,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境内公路里程达3767.95公里,是州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金沙江航运水道流经3个乡镇34公里,形成了四通八达、外联内畅的综合交通网络,具备优越的交通条件、广阔的发展空间。

资源禀赋优异。武定立体气候明显,“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年平均日照2125.7小时,常年气候温暖如春,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花开四季、果结终年,霜期短、日照长,无霜期达239天以上,是优质高原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生态环境优越,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县、省级园林县城,“一江一河四区五山十五坝”交错分布,绘就了恬静舒适的美丽画卷;狮子山自然保护区和万松山国有林场森林郁郁葱葱、苍翠茂盛,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4.89%,是省会昆明重要水源涵养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产资源富集,境内钛、铁、铜、木纹石等储量丰富,初步探明铜矿储量6.86万吨、红砂石储量350亿立方米、木纹石储量34.8亿立方米、大理石储量31.4万立方米,钛铁矿物量近1亿吨,其中已探明3300万吨、新探明6700万吨。9184亩天然富硒地块被中国地质学会授予标识牌和证书。物产特色鲜明,有重楼等野生名贵中药材,是云南白药重要原料基地,素有“云药之乡”的美誉;武定壮鸡、板栗、核桃、野坝子蜂蜜等特产和鸡枞、干巴菌、松茸等野生食用菌闻名遐迩,特别是明清时期就尊为贡品的武定壮鸡声名远播,备受消费者青睐和喜爱。旅游资源独特,武定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63个创建“云南省旅游强县”之一,集“雄、奇、古、秀”为一体的武定狮子山(AAAA级旅游景区)享有“西南第一山”“滇中绿色明珠”的美誉,景区内拥有长江以南唯一的最高海拔牡丹园,打破了“牡丹世居中原,南下即衰”的断言;鬼斧神工的地质奇观—己衣大裂谷撼人心魄,令人叹为观止,被誉为“地球上一道美丽伤痕”;境内拥有全州唯一的天然森林温泉资源;新村湖、香水箐风光旖旎、景色迷人,让人流连忘返。

文化底蕴深厚。武定荣获“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称号。从唐宋延续至今的汉、彝、傈僳、苗等多民族文化融合形成的罗婺文化璀璨厚重,以万德土司府遗址为代表的彝族原生态文化独具魅力;民族风情浓郁,火把节、泼水节、花山节、阔时节以及牡丹文化旅游节等传统节日丰富多彩;《罗婺彝韵》《武定酒歌》《罗婺情歌》为代表的民族原生态歌舞文化特色鲜明,高亢嘹亮、婉转多情,武定酒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白路镇被评为云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有中国传统村落7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个,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距今5亿年前的三叶虫化石和4亿至3亿年前的武定温氏鱼化石遗址讲述了生命起源的神奇;牡丹文化绚丽多姿,“半日观赏牡丹园,一夜梦回狮子山”的意境让人充满遐想;红军长征途经10个乡镇,红色文化熠熠生辉,中共武定特别支部纪念碑、狮子山红军哨、木高古红军标语、己衣“红军树”、尖山铺战斗遗址等红色遗迹见证了英勇光荣的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

发展机遇凸显。武定属于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云南省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武定产业园区是全省优化提升保留的48个省级开发区之一。随着“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滇中崛起、沿边开放、滇东北开发、滇西一体化”“昆楚协同发展”、建设“一极三区”等省州系列发展战略、利好政策的叠加,武定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资源条件、生态环境正逐步形成协同效应,枢纽地位和投资“洼地效应”进一步显现,打造优势互补、协同联动、错位发展的区域发展共同体具有诸多有利条件,为在建设“滇中崛起增长极”中勇当先锋、在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中走在前列、在建设“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融合发展示范区”中争先进位、在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中树立标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全县正紧紧围绕建设“昆攀后花园·绿美卫星城”,全力打造奋进武定、开放武定、法治武定、绿美武定、幸福武定。

关闭